AI浪潮下的隐藏赢家:为何Applied Materials或将成为下一个十年最值得持有的AI核心股

AI黄金热潮的“卖铲者”:Applied Materials的长期增长逻辑与投资潜力

AI浪潮下的隐藏赢家:为何Applied Materials或将成为下一个十年最值得持有的AI核心股

当今的“七巨头”(Magnificent Seven)——AppleMicrosoftAlphabetAmazonNvidiaMetaTesla——共同的主线是人工智能(AI)。

过去十年中,这些公司的爆发式增长与投资者对AI概念的狂热追捧,使得每一家公司的市值都突破了1万亿美元。目前,它们合计已占据标普500指数市值的37%,成为市场的绝对主导力量。

然而,从未来十年的AI扩张趋势来看,笔者认为,真正值得长期持有的并非这七大科技巨头中的任何一支,而是Applied Materials(NASDAQ: AMAT)。

这家公司既不生产像Nvidia和AMD那样的AI芯片,也不提供Apple、Alphabet或Microsoft式的AI服务。

但它提供的,恰恰是AI产业最核心、最不可或缺的部分——“铲子与镐子”(picks and shovels)。

“卖铲子的人”:AI产业的基建支撑者

Applied Materials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制造与先进显示设备供应商。全球几乎所有主要的芯片制造商,都是它的客户。
这其中包括:Nvidia、Intel、Samsung、台积电(TSMC)、Broadcom、ASML Holding、Micron Technologies以及Texas Instruments等一系列行业巨头。

这些企业若没有Applied Materials提供的材料沉积、原子蚀刻、精密测量及封装设备,根本无法制造出先进芯片。

这使Applied Materials成为美国最大的半导体设备制造商,也是AI产业链中最关键的幕后支柱之一。

在竞争格局上,该公司最大的对手是Lam Research,两者都专注于沉积与蚀刻设备领域。

截至2024年,Applied Materials的市场份额为17.4%,Lam Research为13.1%,而专注于高端光刻市场的ASML Holding以20.2%位居榜首。不过,由于ASML主要集中在光刻设备领域,业务与前两者并不完全重叠。

地缘与贸易风险

当然,Applied Materials也并非没有风险。其营收中超过三分之一来自中国市场,因此若美中贸易关系再度恶化,势必将对其营收与利润造成显著冲击。

在公司最新的2024财年第三季度财报中,Applied Materials就警告称,受中国相关不确定性影响,第四季度销售额可能下降。

此外,受出口管制政策变化及白宫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影响,公司短期业绩或将出现波动。

上月,公司表示,美国扩大的出口限制清单预计将在2026财年减少其约6亿美元的收入。同时,记忆芯片行业的周期性波动也将对其业绩构成一定压力。

2024年10月,公司宣布将裁员约4%(约1,400人)。公司解释称:“自动化、数字化和地域重组正在重新定义我们的劳动力结构和技能需求。” 此举旨在提升竞争力与生产效率。

长期增长潜力巨大

不过,这些问题大多属于短期扰动。

从长期来看,半导体行业正迎来爆发式增长。

根据Deloitte(德勤)的预测,2025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将达到6,970亿美元,同比增长11%;到2030年将突破1万亿美元,并有望在2040年翻倍至2万亿美元。

Applied Materials的长期成长性由此具备坚实的行业支撑。

公司将于11月13日公布2024财年第四季度业绩。分析师普遍预期,2025财年营收将增长4%,每股收益(EPS)将提升8.1%。

目前,该股今年以来已上涨48%,过去五年累计上涨245%,市值约为1,920亿美元。虽然相比“七巨头”的天文数字仍显微小,但考虑到AI带动的半导体需求爆发,其上升空间依然难以估量。

投资结语:AI时代的基础设施巨头

在AI的“淘金热”中,Applied Materials或许不是那个挖金矿的企业,但它提供了所有人都离不开的“铲子”。

作为全球半导体生产设备的核心供应商,它处于AI、云计算、高性能计算等未来科技产业链的最上游。

尽管短期存在贸易与政策风险,但长期来看,Applied Materials的增长确定性、技术壁垒与行业地位,使其有望成为AI时代最具韧性的价值增长股之一。

对于寻找AI长期布局标的的投资者而言,Applied Materials或许是那个被低估的“隐藏冠军”。

本文由:投资之家 汇编自权威媒体及持牌金融分析师,版权归原作者和网站所有。

投资之家网站不对文中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负责。本文旨在信息传播与分享,不构成任何证券、金融产品或工具的邀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任何保证,投资之家不为任何公司、券商、金融产品背书。投资有风险,客户应衡量自己所能承受的风险独立作出投资判断,如有疑问,请向独立专业人士咨询。免责声明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oneyhome.com/8059.html

(0)
上一篇 46分钟前
下一篇 11分钟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