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困局:判断量子计算是否进入泡沫的三大关键视角

泡沫还是突破?量子计算股估值与互联网时代对比分析

高速困局:判断量子计算是否进入泡沫的三大关键视角

今年对投资者而言颇具挑战性,尤其是那些热衷成长型科技股的人。几乎所有主要行业都因特朗普总统推出的新关税政策,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

虽然这些进口关税的全面影响尚在显现中,但科技行业受到的压力尤为显著。过去近三年,人工智能(AI)领域的投资几乎总能获得超额回报,但今年该趋势明显放缓,AI板块不再“稳赚不赔”。

然而,即使在恐慌抛售的大背景下,量子计算领域仍展现出韧性。截止目前(7月17日),Defiance Quantum ETF 本年度已上涨约 17%,是标准普尔500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涨幅的两倍左右。

在量子计算类股跑赢大盘的当下,正是评估行业估值、与历史泡沫时期作对比的合适时机。


什么是股票泡沫?可以回顾哪些历史案例?

投资者最常犯的错误之一,就是只根据股价高低来评估公司“贵贱”。聪明的投资者知道,估值绝不仅仅由股价决定,还应综合考量营收、毛利率、盈利能力、自由现金流、现金与负债结构等基础财务指标。

在此基础上,更为专业的分析方法还包括将这些关键指标与同行业标杆企业进行对比,以了解目标公司在竞争格局中的实际位置。

可惜许多投资者跳过这一步,他们往往靠市场情绪驱动、追逐热点。这种行为常导致股价被“非理性地高估”,与企业实际基本面严重脱节。

当现实与估值之间差距过大时,股价最终会修正——有时是急剧、残酷的下跌,这就是典型的股市泡沫破裂现象。

高速困局:判断量子计算是否进入泡沫的三大关键视角

回顾两次典型泡沫估值走势:


  • 互联网泡沫(1990年代末):当年的高飞互联网公司估值飙升,图示中可见这些公司在互联网繁荣期的市销率(P/S)极端偏高,如今已回归更为理性。
  • COVID-19 泡沫(2020年):随着远程办公的兴起,Zoom、Wayfair 和 Peloton 等公司短期涨幅惊人。但随着疫情影响逐步消退,这些公司的估值大幅回落,成为泡沫破灭的典型案例。

高速困局:判断量子计算是否进入泡沫的三大关键视角

量子计算类股的估值现状如何?

过去一年,IonQ(NYSE: IONQ)、Rigetti Computing(NASDAQ: RGTI)、D‑Wave Quantum(NYSE: QBTS)与 Quantum Computing(NASDAQ: QUBT)等量子计算概念股成为投资焦点。

目前,这些公司的市销率(P/S)水平令人瞩目:

  • Quantum Computing 若干超过 5,700 倍 P/S,远超同类;
  • Rigetti、IonQ 和 D‑Wave 的市销率也普遍处于 历史高位,对标互联网泡沫与疫情泡沫时期的高估水平。

高速困局:判断量子计算是否进入泡沫的三大关键视角

我们是否已身处量子计算泡沫之中?

这些量子计算标的可谓高度高度投机性,其投机程度甚至超过互联网泡沫时期的高涨标的。与当年的科技巨头(如Amazon、Microsoft、eBay、Cisco等)相比,如今的小型量子新贵——如IonQ、Rigetti、D‑Wave等——尚缺乏平台级业务及多元生态,面临来自大科技公司的强烈竞争压力。

从估值层面看,目前多家量子计算股显然处于严重高估,不具有长期可持续性。因此,我认为这些公司(IonQ、Rigetti、D‑Wave 和 Quantum Computing)确实已处于泡沫区间。

与此同时,“壮丽七巨头”(Magnificent Seven)中的多家科技巨头也正在布局量子领域,但它们的估值更为合理。总体而言,我并不认为整个量子计算行业是泡沫,但投资者务必谨慎挑选标的,避免追高那些梦想远大但营收微薄的小型纯新贵。

💡 投资建议:长期来看,更为理性的布局往往是在具备业务基础及估值合理的公司中介入,而非冲动买入那些高涨但基本面支撑薄弱的“概念股”。

本文由:投资之家 汇编自权威媒体及持牌金融分析师,版权归原作者和网站所有。

投资之家网站不对文中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负责。本文旨在信息传播与分享,不构成任何证券、金融产品或工具的邀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任何保证,投资之家不为任何公司、券商、金融产品背书。投资有风险,客户应衡量自己所能承受的风险独立作出投资判断,如有疑问,请向独立专业人士咨询。免责声明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oneyhome.com/7232.html

(1)
上一篇 10小时前
下一篇 10小时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