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AI,谷歌(Alphabet)在量子计算领域的领先优势吸引华尔街大佬加码
尽管量子计算尚未像生成式人工智能(AI)那样广泛普及,但过去一年里,一些量子计算概念股的表现已经呈现出爆炸式增长。这背后或许是AI的迅猛发展激发了市场对于量子计算商业化前景的乐观预期,又或者是部分量子计算公司在技术上已取得关键性突破。
无论原因如何,显然市场中有些不同寻常的动向。例如,D-Wave Quantum的股价在过去一年暴涨逾1700%,而IonQ也上涨近450%。尽管这些“登月股”引发关注,但真正吸引亿万富豪投资人目光的,却是另一家更具体量的量子计算巨头。
亿万富豪瞄准更“大”的量子机会
D-Wave和IonQ在量子计算这个复杂领域中拥有不容忽视的潜力,但有经验的投资者清楚:若科技领域出现重大技术突破,“七巨头”(Magnificent Seven)企业通常不会缺席。
Alphabet(NASDAQ: GOOGL;GOOG),也就是谷歌与YouTube的母公司,正是“七巨头”中在量子计算领域取得实质进展的一员。早在2023年,谷歌就成为全球首家在某些特定计算任务上超过顶级超级计算机性能的公司。
这一里程碑式的突破,部分得益于一个关键的创新:谷歌的量子研究团队首次验证,通过增加量子比特(qubits)的数量,能够降低计算错误率。这是量子计算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因为传统上,增加量子比特虽提升系统运算能力,却也带来了更多噪音与误差。
量子比特(qubits)是量子计算的基本单元,其作用类似于传统计算机的比特(bits)。但与只能是0或1的比特不同,量子比特可以处于0与1的叠加态,因此能同时进行更复杂、更高维度的运算。
增加量子比特数量确实可以提升计算能力,但也会同步引发指数级的数据误差。而谷歌Willow芯片的指数级纠错机制,或许将为未来构建稳定、可大规模商业化的量子计算机铺平道路,从而摆脱现阶段系统仍如“玩具”般初级的局限。
虽然距离大规模实用还有一段距离,但众多专家认为,量子计算未来将有能力解决人类无法高效完成的极其复杂问题,彻底变革多个行业,其潜力堪比人工智能。谷歌当前正在研发一款100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迈出了迈向实用化的重要一步。
亿万富豪们显然已注意到这些进展。在2025年第一季度,亿万富翁Israel Englander掌管的对冲基金Millennium Management将其对Alphabet的多头持仓上调了151%。
值得一提的是,Millennium是一家采用多策略投资模型的对冲基金(俗称“Pod Shop”),其投资经理虽使用公司资本,但在决策上拥有较高独立性。因此虽然Englander未必亲自执行加仓操作,但他显然对这一决策方向有重大影响。
除了Englander之外,其他知名亿万富翁也在加码Alphabet:
- Ken Griffin的对冲基金Citadel Advisers增持约10%;
- David Tepper的Appaloosa Management则增持了7%。
除了量子计算,Alphabet值得买吗?
当然,亿万富翁们押注Alphabet并不完全是冲着量子计算。毕竟,目前大多数量子计算公司尚未实现可观营收,商业化道路仍处早期阶段。
从估值角度来看,Alphabet当前的股价仅为19倍远期市盈率,在大型科技股中相对“便宜”。尽管公司面临一些挑战——例如,美国司法部指控Alphabet在数字广告市场存在垄断行为,并要求其剥离Chrome搜索业务——但这并未动摇投资者对其核心业务的信心。
此外,市场也对生成式AI工具(如ChatGPT、Perplexity)可能侵蚀谷歌搜索主导地位心存疑虑,毕竟搜索业务占Alphabet营收的半壁江山。
尽管如此,Alphabet仍拥有多个高增长业务引擎:
- YouTube仍保持内容生态与广告增长优势;
- Google Cloud在企业服务市场持续扩大份额;
- Gemini项目已将AI功能集成至谷歌搜索结果页面,为用户提供类似聊天机器人的问答体验。
再加上Waymo自动驾驶、定制芯片开发、以及正快速推进的量子计算等前沿项目,Alphabet正打造一个涵盖多个未来产业趋势的生态矩阵。
总结:面对风浪,Alphabet有望逆风前行
Alphabet固然面临政策监管、市场竞争与业务转型等多重挑战,但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多元化布局和不断拓展的前沿创新平台,其未来依旧充满想象空间。
在量子计算成为资本市场焦点之际,Alphabet不仅拥有领先的研发成果,也正在被包括Israel Englander、Ken Griffin、David Tepper在内的顶级资金持续加码。
当市场将目光聚焦于D-Wave和IonQ这类高波动成长股时,真正的“聪明钱”已经在悄然布局更具确定性的核心科技巨头。
本文由:投资之家 汇编自权威媒体及持牌金融分析师,版权归原作者和网站所有。
投资之家网站不对文中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负责。本文旨在信息传播与分享,不构成任何证券、金融产品或工具的邀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任何保证,投资之家不为任何公司、券商、金融产品背书。投资有风险,客户应衡量自己所能承受的风险独立作出投资判断,如有疑问,请向独立专业人士咨询。免责声明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oneyhome.com/7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