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传奇Michael Burry为何孤注一掷押注雅诗兰黛?
传奇投资人Michael Burry以重仓式押注闻名于世。他最广为人知的战绩,是在2008年次贷危机前精准预判并大量做空房地产市场。当时他通过购买次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的信用违约掉期(CDS)进行布局——这种金融工具本质上是一种违约保险。随着基础资产的大规模违约,Burry获得了巨额收益。后续,他在电影《大空头》中由Christian Bale饰演。
因此,当市场发现Burry在今年第一季度几乎清仓了全部美股持仓、只保留一家公司股票——雅诗兰黛(NYSE: EL),并在该季度加倍持仓时,这一举动显得尤为引人注目。
但Burry的操作并未止步于此。他不仅清空了全部持股,还买入了对英伟达(Nvidia)和多家中概股(包括阿里巴巴、拼多多和京东)的看跌期权(Put Options),显示他当时在做空这些公司。购买看跌期权是一种押注股价将下跌的方式。
此举很可能是出于对中美贸易摩擦及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担忧。至于这些期权是否仍在持仓,目前尚不得而知。但若Burry在市场短期调整时及时平仓,他可能已获利不菲。
不过,对于投资者而言,更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Burry在抛弃美中市场的同时,唯独坚定看好雅诗兰黛?
美的价值,见仁见智
雅诗兰黛(The Estée Lauder Companies)是一家全球性的高端美妆集团,业务覆盖彩妆、护肤、香氛及护发领域,旗下品牌组合涵盖多个奢侈美妆标签。除了本名品牌“Estee Lauder”,还拥有Clinique(倩碧)、MAC、Bobbi Brown(芭比波朗)、La Mer(海蓝之谜)、Tom Ford Beauty等高端品牌。
近年来,雅诗兰黛(The Estée Lauder Companies)的业绩承压主要源于其对中国市场以及免税零售渠道的高度依赖。在中国,疫情过后消费者支出复苏乏力,拖累销售表现;而在全球旅游零售业务上,情况更加严峻。
雅诗兰黛(The Estée Lauder Companies)的增长策略之一是通过亚洲与欧洲机场等免税渠道,向大量中国游客销售美妆产品。然而新冠疫情几乎让这项业务停滞。尽管公司尝试转向中国本土免税市场,如海南岛,寄希望于国内旅游消费复苏,但中国消费者态度依旧谨慎,公司在该区域积压了大量库存。
为消化库存,雅诗兰黛(The Estée Lauder Companies)不得不通过打折促销来去化,这直接压缩了利润空间。对于奢侈品牌而言,降价不仅侵蚀利润率,更可能削弱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定位,甚至培养出“等打折再买”的消费习惯,伤害长远价值。
与此同时,在美国市场,雅诗兰黛也面临新兴高端美妆品牌的激烈竞争。诸如Drunk Elephant等新兴品牌通过潮流配方与强大社媒营销,成功吸引了Z世代与年轻消费者的目光。而雅诗兰黛旗下品牌往往被年轻人视为“妈妈在用的品牌”,缺乏新鲜感。
从做多中国到转身做空,Burry的逻辑是什么?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4年第一季度之前,Burry的投资组合一度是为押注中国消费者复苏而构建的。当时他重仓了阿里巴巴、拼多多、京东等中概电商股。但后来迅速反手做空,买入看跌期权。
尽管短期操作发生剧烈转变,但从中长期看,Burry很可能依然相信中国消费市场终将复苏。这或许正是他持续持有并加仓雅诗兰黛的重要原因之一。倘若当前中国旅游与消费低迷是周期性现象,未来雅诗兰黛的营收与盈利有望大幅反弹。
毕竟,该公司仍掌握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奢侈品牌,全球分销网络也相对完备。目前公司正推行名为“利润复苏与增长计划”的改革举措,目标是重塑运营模式、恢复销售增长,并重返两位数的调整后营业利润率。为此,公司也在控制成本与裁员。
挑战仍在,转机可期
在截至上季度中,The Estée Lauder Companies公司营收同比下滑10%,调整后营业利润大跌27%。问题最严重的仍是旅游零售业务,收入同比锐减28%,而且预计本季度还将进一步下滑。目前该业务仅占公司整体收入的“低两位数百分比”,但公司已显著降低了高库存水平,自认为在未来处境会更稳健。
雅诗兰黛值得投资者买入吗?
以2026财年(截至2026年6月)分析师预测的每股收益计算,雅诗兰黛目前的前瞻市盈率约为30倍。从表面看,这一估值不算便宜。但需注意的是,近几年公司经历了明显的盈利下滑,若未来能逐步修复这些损失的利润空间,当前股价或具有较大上涨潜力。
当然,The Estée Lauder Companies公司的转型之路仍需时间与耐心。但对于长期主义投资者而言,这可能是一只值得研究与配置的个股。考虑到Burry过往战绩斐然,也许这一次,我们仍不应与他为敌。
本文由:投资之家 汇编自权威媒体及持牌金融分析师,版权归原作者和网站所有。
投资之家网站不对文中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负责。本文旨在信息传播与分享,不构成任何证券、金融产品或工具的邀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任何保证,投资之家不为任何公司、券商、金融产品背书。投资有风险,客户应衡量自己所能承受的风险独立作出投资判断,如有疑问,请向独立专业人士咨询。免责声明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oneyhome.com/5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