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亿美元AI芯片市场竞逐战:AMD能撼动英伟达霸主地位吗?

📱亚马逊投资动向揭示AI芯片格局变化,AMD成最大黑马?

英伟达(NASDAQ: NVDA)的销售额近年来迅猛增长,主要得益于少数几家大型客户在人工智能(AI)数据中心领域的大举投入,争相采购这家芯片巨头的GPU。仅其前三大客户就贡献了34%的年度营收。

亚马逊(NASDAQ: AMZN)很可能是这其中的一个关键客户。作为云计算巨头,亚马逊在过去12个季度的资本支出累计超过930亿美元,重点投入在构建AI数据中心。这一数字今年有望突破1000亿美元。虽然其中包括大量基础设施支出,如建筑、服务器机架、网络设备等,但相当一部分资金流向了英伟达,用于采购其领先的GPU芯片。

不过,亚马逊服务器所用的并不都是英伟达的芯片。该公司最近的一项动作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英伟达的竞争对手正在逐步扩大其在亚马逊数据中心的“版图”。

5000亿美元AI芯片市场竞逐战:AMD能撼动英伟达霸主地位吗?

亚马逊最新AI投资动作

2022年末生成式AI兴起之际,亚马逊最初反应稍显迟缓,但此后大举追赶竞争对手。去年早些时候,亚马逊对Anthropic进行了40亿美元投资,随后又于11月追加了另一个40亿美元的注资。值得注意的是,最近的投资协议包含一项战略合作条款,即Anthropic将在大语言模型(LLM)的训练与推理过程中使用亚马逊自研的AI芯片。

亚马逊的自研AI芯片是与Marvell Technologies合作设计的。Marvell同时也是网络芯片与其他数据中心芯片的重要供应商。早在2021年底,亚马逊便对Marvell进行了小规模股权投资,之后便确定由其负责开发Trainium和Inferentia两款自研AI芯片。

近期,亚马逊又进行了一项新的AI领域投资。根据其第一季度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13F文件,亚马逊购买了822,234股超威半导体公司(Advanced Micro Devices,NASDAQ: AMD)的股票。以当前价格计算,这笔投资市值约为9000万美元。虽然相较于亚马逊每季度数百亿美元的自由现金流规模而言,这个投资额并不算庞大,但它已成为亚马逊第三大可交易股票资产。

AMD对英伟达的挑战

在先进GPU领域,AMD是英伟达最直接的竞争对手。更重要的是,它是唯一一家获英特尔授权使用x86架构的公司——这对Windows PC与服务器市场至关重要。凭借这一双重身份,AMD有望在GPU和CPU两个领域同时抢占更多市场份额。亚马逊的股权投资也可能预示着,其对AMD采购规模有望在今年加速增长。

竞逐5000亿美元AI加速器市场

AMD首席执行官Lisa Su预测,从2025年到2028年,AI加速器市场(涵盖GPU与如Marvell这类定制硅芯片)将以年均60%的速度增长,整体规模将在2028年达到5000亿美元。虽然英伟达预计仍将占据主要份额,但具备更优性价比的中小型企业也有望在这期间快速抢占市场。

更重要的是,AMD与其他芯片制造商为云计算服务商提供了减少对英伟达依赖的机会,从而遏制英伟达芯片价格可能的进一步上涨。

实际上,AMD近期与甲骨文(Oracle)达成了一项重要合作,将部署30,000颗AMD MI355X加速器芯片。这一部署也推动其数据中心业务在今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了57%。此外,AMD在数据中心CPU产品EPYC上的成功合作伙伴——包括所有主要超大规模云服务商(hyperscalers)——也为其GPU产品的进一步渗透奠定了基础。

技术领先优势与估值对比

除了GPU业务外,AMD还成为云计算市场中领先的CPU供应商。这一成就得益于其主要代工厂——台积电(TSMC)在制造技术方面的持续领先地位,相较之下,英特尔在制造工艺上的落后让AMD得以提供功耗更低、性能更高的芯片,从而在性价比上具备明显优势。

凭借先进的CPU产品线与日益强劲的GPU布局,AMD将在各大云服务提供商的数据中心中占据越来越大的份额。

目前,AMD的市盈率为27倍(基于未来12个月盈利预期)。虽然这略高于整体市场的平均水平,但仍低于英伟达当前32倍左右的估值水平。当然,英伟达由于其强大的定价能力与规模效应,目前增长速度仍快于AMD,因此理应享有一定的估值溢价。

尽管如此,亚马逊很可能是在估值更具吸引力的时点买入了AMD股份,其入股行为显示出对这家芯片公司未来市场份额提升的强烈信心。考虑到AMD稳定的CPU业务基础,以及其在高增长AI加速器市场中不断扩大的份额,该股在当前价位下,或许比英伟达面临的风险更低。

本文由:投资之家 汇编自权威媒体及持牌金融分析师,版权归原作者和网站所有。

投资之家网站不对文中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负责。本文旨在信息传播与分享,不构成任何证券、金融产品或工具的邀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任何保证,投资之家不为任何公司、券商、金融产品背书。投资有风险,客户应衡量自己所能承受的风险独立作出投资判断,如有疑问,请向独立专业人士咨询。免责声明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oneyhome.com/5836.html

(0)
上一篇 1天前
下一篇 1天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