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soft凭AI持续领跑:Azure营收飙升40%,强化与OpenAI合作再创增长引擎

强劲的财报表现
尽管股价反应平淡,Microsoft(NASDAQ: MSFT) 在2026财年第一季度再次交出亮眼业绩,展示出强大的基本面实力。
业绩增长的最大推动力依然来自云计算部门Azure,其营收同比大增 40%(按恒定汇率增长39%)。这已是 连续第九个季度Azure营收保持30%以上增长,得益于人工智能(AI)服务需求的持续爆发。与此同时,公司披露,OpenAI已额外签署2500亿美元的Azure长期使用承诺,进一步巩固了微软在AI基础设施市场的领先地位。
整体而言,包含Azure在内的“智能云(Intelligent Cloud)”部门营收同比上涨 28% 至 309亿美元。旗下的 GitHub 同样表现强劲,AI辅助编程工具 GitHub Copilot 的用户数已突破 2600万,成为云端生态系统的又一增长引擎。
全面增长的业务版图
除了云业务,生产力与商业流程(Productivity and Business Processes) 部门同样实现稳健扩张。该部门包括 Microsoft 365 与 LinkedIn,整体营收同比增长 17% 至 330亿美元。在此板块中,四大核心解决方案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 Microsoft 365 Consumer 产品营收飙升 26%,主要受益于早前的价格上调与7%的订阅用户增长。
| 业务线 | Microsoft 365 Commercial | Microsoft 365 Consumer | Dynamics | |
|---|---|---|---|---|
| 营收增长率 | 17% | 26% | 10% | 18% |
(数据来源:Microsoft新闻稿)
此外,归属于 “更多个人计算”(More Personal Computing) 部门的业务(包括Windows与Xbox)也实现了 4% 的同比增长,营收达到 138亿美元。
在该部门中,搜索与新闻广告业务 表现突出,营收增长 16%,受益于第三方合作扩展。Windows OEM 与 设备业务 则各自增长 4%,显示出在PC市场复苏初期的稳步反弹迹象。
总体来看,微软2026财年Q1的 总营收同比增长18%至777亿美元,调整后每股收益(EPS)为4.13美元,同比增长23%。两项指标均超出分析师预期(LSEG一致预期为营收753亿美元、EPS 3.67美元)。
展望下季度,公司预计营收区间为 795亿至806亿美元,略高于市场预期的 799.5亿美元。
AI带动资本支出(CapEx)再提速
值得关注的是,微软在上一季度曾表示,预计2026财年资本支出增速将放缓。然而,受AI需求急速上升的推动,公司最新表示资本支出增长将超过去年,并将大部分资金投入到 GPU与CPU等AI算力基础设施 的扩建中。
这意味着微软正加速AI基础设施布局,以确保Azure能够满足来自企业客户和合作伙伴(尤其是OpenAI)的高强度算力需求。
Microsoft与OpenAI达成全新战略协议
微软近期的另一重磅利好消息是,已与 OpenAI 完成一项新协议,进一步深化双方的战略绑定。
根据协议:
- 微软将持有 OpenAI 27% 股权,估值约 1350亿美元;
- 微软获得独家知识产权(IP)与API访问权,可在2032年前独享OpenAI的模型与产品接口;
- OpenAI 同时承诺在未来几年内,继续在 Azure 上追加2500亿美元支出。
这一交易堪称 双赢布局:微软既保留了对OpenAI的战略持股,又锁定了未来AI模型接入权及长期营收来源,为Azure的增长提供持续驱动力。
估值与投资前景:合理估值下的长期增长标的
从估值角度来看,微软目前基于2026财年分析师预测的 前瞻市盈率约为33倍,处于过去数年交易区间的中位水平,整体估值相对合理。
考虑到其AI业务的持续放量、Azure需求的爆发式增长,以及OpenAI长期合同所带来的稳定收入来源,微软仍具备显著的长期上升潜力。
在AI浪潮主导的新科技周期中,微软无疑仍是最具结构性增长确定性的科技蓝筹之一。 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当前股价水平仍属合理买入区间。
📈 结语:AI驱动的超级平台正处于加速阶段
微软正在通过AI赋能实现“全业务线提效”,从云计算到办公套件,再到游戏与广告,AI正成为其统一的增长引擎。
Azure的40%增速与庞大的OpenAI合作订单,意味着微软的AI生态将在未来数年继续扩张,并巩固其在全球AI基础设施市场的统治地位。
对投资者而言,Microsoft正站在AI经济周期的核心节点上。在技术积累、生态绑定与资本投入的三重驱动下,它或将继续书写云计算与AI融合时代的增长传奇。
本文由:投资之家 汇编自权威媒体及持牌金融分析师,版权归原作者和网站所有。
投资之家网站不对文中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负责。本文旨在信息传播与分享,不构成任何证券、金融产品或工具的邀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任何保证,投资之家不为任何公司、券商、金融产品背书。投资有风险,客户应衡量自己所能承受的风险独立作出投资判断,如有疑问,请向独立专业人士咨询。免责声明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oneyhome.com/801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