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仍以美国本土为核心市场的潜力美股:押注“下一个美国成功故事”
美国素有“机会之地”的美誉,不出意外,许多全球最成功的企业也都诞生于此。本文将聚焦三家仍以美国市场为主要收入来源、处于成长阶段的本土公司,它们分别来自软件、餐饮和电动车等不同领域,但均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
Palantir Technologies:AI与政府数据分析的双引擎增长
Palantir Technologies(NASDAQ: PLTR)源于“9·11”事件后保卫国家安全的使命。公司最初的目标是打造一款能够从庞杂、分散的数据集中提取隐藏威胁的软件平台。其首款产品 Gotham 被美国政府用于追踪恐怖融资和定位战区高价值目标等用途。
随着时间推移,Palantir成功进入商业市场,尤其在其最新人工智能平台(AIP)上取得显著进展。然而,美国政府依然是其最大客户,尤其在国防部及其他政府机构中表现强劲。Palantir被视为未来“政府效率部”(DOGE, Department of Government Efficiency)计划的重要受益者,其解决方案能够帮助政府降本增效。
在商业领域,公司主要增长来自美国客户群,这些客户积极采纳AIP平台。Palantir在最近一个季度坦言:“欧洲市场对AI的理解还远远不够。”反观美国市场,其商用营收同比暴涨71%,商用合同总值更是同比增长183%。
AIP正在多个行业、多个用途场景中被广泛采用,进一步验证了该平台巨大的市场潜力。值得一提的是,Palantir还推出了一款名为“Warp Speed”的AI解决方案,旨在助力企业将制造业务重新迁回美国。
在上一季度,Palantir有高达71%的收入来自美国,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典型的“美国梦”成功故事,未来发展空间几乎没有天花板。
Dutch Bros:快速成长的美式咖啡新星
Dutch Bros(NYSE: BROS)成立于1990年代初的俄勒冈州,如今正处于从区域品牌走向全国连锁的早期阶段。这家咖啡连锁企业近期销售表现强劲,上季度同店销售同比增长4.7%,其中直营门店增长达6.9%。但更重要的是,其同店增长潜力仍在酝酿之中。
首先,公司近期才开始推广移动点单系统,这将进一步推动销售增长。同时,该系统也赋能其会员忠诚计划,使其可以通过APP向会员推出新品和定制化优惠。而真正可能带来巨大增长的,是其食品类产品。当前食品销售仅占总营收的约2%,远低于竞争对手星巴克的19%。Dutch Bros近期已在部分门店试点更多食品产品,虽然尚处测试阶段,但未来潜力巨大。
最大增长机会则在门店扩张。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Dutch Bros仅有1,012家门店,其中695家为直营门店。公司认为,美国市场有容纳多达7,000家门店的潜力——即便如此,这也仅是当前星巴克美国门店数量的一半。今年,公司计划新开至少160家门店,实现约16%的增长率,并以2029年前门店数量翻番为目标。
尽管关税可能带来一定成本压力,但公司已为全年咖啡原料价格锁定合同,保障毛利率。相比之下,扩张带来的长期增长远远超过短期风险。
作为一则从地区走向全国的美式品牌崛起故事,当前正是介入Dutch Bros股票的良机。
Rivian Automotive:有望成为下一个美国产电动车巨头
Rivian Automotive(NASDAQ: RIVN)的主要制造基地位于伊利诺伊州,并计划在佐治亚州再建一座新厂,正稳步向成为美国下一个重要电动车(EV)制造商迈进。目前公司大部分销售来自美国,加州是其最大市场之一。
作为一家尚属初创阶段的公司,Rivian在过去一年取得了显著进展。公司专注于降低车辆成本、提升制造效率,并首次实现毛利率转正。其中最关键的技术突破,是公司向“区域架构系统”(zonal architecture)的转型,这一举措显著减少了电子控制单元和布线数量。该创新甚至吸引了德国汽车巨头大众汽车(Volkswagen)的关注,后者不仅对Rivian进行了投资,还与其成立合资企业,以获得该项核心技术。
这笔投资为Rivian扩大产能、推出新车型R2提供了有力支持。Rivian原本专注于高端电动SUV市场,而R2将以约4.5万美元的起售价进军大众市场,有望大幅拓宽其客户基础。
虽然关税将对公司构成影响,但Rivian正积极应对,计划到2027年从LG采购产自美国的电池以降低外部依赖。
尽管目前尚未盈利且仍处于烧钱阶段,Rivian并不适合风险厌恶型投资者。但随着R2量产在即,公司有望借此开启新一轮增长周期,成为美国电动车市场中的重要一员。
文章作者:Geoffrey Seiler
文章编辑:投资之家,原文作者已于文中标注。
本站文章均汇编、翻译自权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对文中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负责。本文旨在信息传播与分享,不构成任何证券、金融产品或工具的邀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任何保证,投资之家不为任何公司、券商、金融产品背书。投资有风险,客户应衡量自己所能承受的风险独立作出投资判断,如有疑问,请向独立专业人士咨询。免责声明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oneyhome.com/5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