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8月潜力股推荐:科技、电商、消费三路出击,谁能率先逆转?
从被低估到爆发前夜,这三只优质股或将在未来五年翻倍
2025年的股市表现出惊人的韧性。在成功摆脱贸易战和经济不确定性的干扰后,标普500指数已逼近历史新高。尽管8月历来是美股的疲软月份,但当前仍有一些优质公司以合理估值交易,值得投资者关注。
如果你手中有1,000美元准备进行长期投资,不妨看看以下三位《Motley Fool》分析师当前力推的股票:阿里巴巴(NYSE: BABA)、Lululemon Athletica(NASDAQ: LULU)和 VF Corp(NYSE: VFC)。
被低估的科技巨头:阿里巴巴
by John Ballard
阿里巴巴的股价正逐步从过去几年的低迷中复苏。对于想布局这家科技巨头的投资者而言,现在是一个颇具吸引力的切入点。中国经济的持续改善,以及对公司云计算服务的强劲需求,是推动股价在未来五年内实现翻倍的核心催化剂。
2025年一季度(截至3月),阿里巴巴旗下的电商平台淘宝和天猫实现了稳健增长,客户管理收入同比增长12%。这部分收入主要来自对第三方商家的收费,毛利率极高,是阿里巴巴重要的利润来源。
在电商业务方面,公司正通过多元化举措拓展营收增长点,包括将菜鸟物流全面整合进电商平台,以及引入新的软件服务费用机制,以提升对商家交易价值的变现效率。
另一个重要增长引擎是阿里云的爆发。随着企业快速采用人工智能服务,阿里巴巴披露其AI相关产品收入已连续七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增长。公司在AI方面的持续投入,正在为未来十年的可持续增长打下坚实基础。
尽管业务全线向好,阿里巴巴当前股价的市盈率仅为13.5倍(基于2025年一致预期收益),可谓极具吸引力的估值洼地。若市场给予其与标普500平均水平(30倍市盈率)相当的估值,股价存在翻倍潜力。目前华尔街似乎正在对阿里巴巴进行估值重估,使其成为8月极具时效性的买入机会。
低估值中的优质消费股:Lululemon
by Jennifer Saibil
Lululemon近年来陷入颓势,2025年股价已下跌约45%。然而,当前价格已严重低估,市场情绪明显过度反应,为价值型投资者提供了良好切入点。
公司多年来维持高增长态势,但近期在可选消费支出压力和激烈竞争下,增速显著放缓。Lululemon作为“运动休闲(athleisure)”潮流的开创者,虽然拥有先发优势,但所在行业准入门槛较低,消费者容易转向下一个“潮牌”。此外,市场对关税影响公司的担忧也加重了投资者的悲观情绪。
2025财年第一季度(截至5月4日)并未明显缓解市场担忧。当季销售额同比增长7%,但可比门店销售仅增长1%,美洲地区甚至同比下降2%。尽管公司维持全年营收中单位数增长的预期,但却下调了全年每股收益(EPS)指引。
不过,公司仍具备强劲的盈利能力。当前股价对应的市盈率仅为14倍,运营利润率达18.5%,尽管较去年同期下滑1.1个百分点(主要受关税影响),但在整个服装行业中依旧处于领先地位。
未来关税压力有望缓解,尤其在特朗普政府积极推进对外贸易谈判背景下。此外,尽管美洲市场略显疲软,Lululemon在中国市场表现亮眼,一季度销售同比大增22%。
综合来看,当前Lululemon的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基本面未见明显恶化,或正是价值投资者重新布局的良机。
服装巨头的翻身仗:VF Corp
by Jeremy Bowman
在美股整体处于历史高位时,投资者不妨关注一些过去表现不佳、但正处于转型拐点的个股。
VF Corp 就是其中之一。这家服装品牌运营商旗下拥有 Vans、The North Face、Timberland 及 Dickies 等知名品牌,但过去五年表现惨淡,股价自2021年高点以来已累计下跌约85%。
Vans 表现疲软、公司削减股息以及整体消费需求疲弱是拖累股价的主要原因。但其最新发布的2026财年第一季度(截至6月)财报显示,公司正逐步走出困境。
尽管总营收基本持平,但 Vans 以外的核心品牌均实现了增长:Timberland 销售同比增长11%,The North Face 增长6%。Vans 则下滑14%,不过该品牌正经历渠道调整,管理层正在精简低效的销售渠道。
更重要的是,公司当季调整后运营亏损远好于市场预期,并预计全年调整后运营利润和自由现金流将实现正增长。
当前 VF Corp 的市销率仅为0.5。如果公司能够恢复至5%的利润率水平,其市盈率将仅为10倍,估值极具吸引力。考虑到其品牌组合的强大影响力,只要公司管理层能够稳住 Vans 的基本盘并持续改善利润结构,股价存在翻倍甚至三倍上涨空间。
总结:
在大盘高位震荡之际,阿里巴巴的云与AI战略、Lululemon的价值重估契机,以及VF Corp的品牌翻身战,都为投资者提供了各具特色的长期机会。无论是成长型科技股、消费品牌回归,还是重估潜力股,当前都是值得投资者认真评估并中长期持有的配置选项。
本文由:投资之家 汇编自权威媒体及持牌金融分析师,版权归原作者和网站所有。
投资之家网站不对文中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负责。本文旨在信息传播与分享,不构成任何证券、金融产品或工具的邀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任何保证,投资之家不为任何公司、券商、金融产品背书。投资有风险,客户应衡量自己所能承受的风险独立作出投资判断,如有疑问,请向独立专业人士咨询。免责声明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oneyhome.com/7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