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红股机遇:Nike与Starbucks股价低迷,派息稳定还能买吗?
分红股票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保护和积累财富的有效手段。投资于那些持续盈利并将部分利润以现金形式回馈股东的优质企业,堪称实现“以股养息”的理想路径。
目前,有两只全球知名消费品牌的股票正在提供近年来罕见的高股息收益率:耐克公司(Nike,NYSE: NKE)与星巴克公司(Starbucks,NASDAQ: SBUX)。尽管两家公司都在其各自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但近期疲弱的销售表现导致股价承压。不过它们的转型初见端倪,而关键问题在于:当前的高分红是否可持续?
1. Nike:运动服饰龙头,等待业绩反转
Nike是全球领先的运动服饰品牌,过去12个月实现了470亿美元的营收。然而,耐克公司目前正处于艰难期,销售额持续下滑,股价跌至多年低点。
Nike自2004年开始持续派息。尽管近期营收下滑,但其仍具备足够的盈利能力维持分红支出。目前耐克公司仅将过去12个月盈利的50%用于派息。即便2025财年(截至2025年5月)每股盈利预期下降至2.14美元,每季度0.40美元的分红也仅占预期收益的75%。
销售疲软对于Nike而言并不常见。整体运动服饰市场近年来持续增长,Nike作为品牌标杆历来具备强劲韧性。因此,耐克公司有望重新回到增长轨道,但如此体量的企业重启增长,势必需要时间。
2024财年第三季度,Nike营收同比下降9%;公司指引称第四财季营收将再次同比下滑,幅度在中双位数范围。此预期反映了管理层对关税影响及经济环境变化的综合判断。
目前耐克公司面临的问题集中在一些经典鞋款,如Air Force 1、Jordan品牌与运动休闲鞋。消费者对这些生活方式产品的需求下降,导致库存积压,公司不得不降价促销,从而压缩利润。不过,Air Force 1的库存正逐步回归与零售端需求匹配,短期内或有助于盈利企稳。
同时,Nike在高性能产品方面的需求呈增长态势。管理层计划到2026财年,经典鞋款在整体鞋类业务中的占比将显著下降,为公司恢复增长奠定基础。
以当前股价61美元计算,Nike提供的远期股息率达2.62%,对长期投资者颇具吸引力。但值得提醒的是,在Nike重新实现营收增长之前,股价可能仍将徘徊。根据Yahoo! Finance的数据,分析师预期Nike 2026财年营收将同比下滑1.5%。虽然公司仍有能力维持当前股息水平,但投资者应有耐心等待其基本面改善。
2. Starbucks:品牌依旧强势,分红值得期待
Starbucks作为全球最具辨识度的咖啡品牌之一,历史上一直为投资者创造了丰厚回报。但近五年来股价基本持平,如今的远期股息率已升至2.9%,对收益型投资者具备一定吸引力。
尽管面临销售疲软,Starbucks的分红看起来依然稳健。当前每季度派息0.61美元,约占其过去12个月盈利的85%。即便2025年盈利预期出现下滑,星巴克公司目前的分红仍低于全年盈利水平,表明其派息具备可持续性。
当然,若派息占盈利比例进一步升高,削减股息的风险也将随之上升。因此,2026年的盈利表现将成为衡量其分红稳定性的关键。好消息是,星巴克公司新任CEO在最近一季度财报中为投资者带来了一些积极信号。
现任CEO Brian Niccol曾在Chipotle Mexican Grill取得显著业绩,2023年加入Starbucks后致力于推动公司开启“下一篇章”。Niccol的战略核心包括:提升顾客体验、强化市场营销、优化门店运营以及丰富产品菜单。
管理层指出,尽管财务数据尚未全面体现,但一些内部积极变化已在发生,包括客户交易次数趋于稳定、员工离职率下降。最近一季度,全球可比门店销售同比下滑1%,但跌幅相较前几个季度已有所收窄。
作为行业龙头,Starbucks长期盈利增长的潜力依旧坚实。尽管短期内面临消费者支出受关税影响的不确定性,管理层相信当前投资方向正确,正为长期增长打下基础。Niccol甚至表示,他预计公司将从此次低迷中“以更高盈利能力的姿态走出”,并支持未来持续加息股息。
Niccol在财报电话会议中表示:“我们也在关注成本管理和财务基本面改善,以便在增长恢复之时能从每一位顾客消费中获取更高收益。我们在北美业务中已经看到复苏的早期迹象。”
Niccol正在将Starbucks打造成一家毛利率持续改善的企业,类似他在Chipotle时期的成功经验。如果这一策略成功推动未来数年实现双位数盈利增长,Starbucks将有望持续甚至提升其股息水平,成为稳健的收益型投资标的。
总结:
尽管Nike(耐克)与Starbucks(星巴克)当前都面临各自的挑战,但在维持分红方面两家公司均展现出较强的财务韧性。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当前的高股息收益率可能构成较好的布局机会。不过,这也需结合公司基本面改善的节奏与行业复苏动态进行审慎评估。
本文由:投资之家 汇编自权威媒体及持牌金融分析师,版权归原作者和网站所有。
投资之家网站不对文中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负责。本文旨在信息传播与分享,不构成任何证券、金融产品或工具的邀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任何保证,投资之家不为任何公司、券商、金融产品背书。投资有风险,客户应衡量自己所能承受的风险独立作出投资判断,如有疑问,请向独立专业人士咨询。免责声明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oneyhome.com/5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