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顶住风暴?UPS与Ford面对2025年潜在股息削减

在投资领域中,回报固然重要,但风险同样不容忽视。对于像Ford(NYSE: F)和UPS(NYSE: UPS)这样具备高股息收益率的股票,其潜在回报显而易见。投资者之所以看好这两家公司,是因为其当前分别提供7.1%和6.5%的股息收益率,并期待两者在运营表现上实现反转。然而,这种策略的风险在于:两家公司是否可能削减其股息?本文将从风险与回报的双重视角分析,哪家公司具备更稳健的股息支付能力。

谁能顶住风暴?UPS与Ford面对2025年潜在股息削减

为什么Ford和UPS都有可能削减股息?

下表很好地解释了当前的隐忧。UPS的目标是将约50%的净利润用于股息支付,而Ford则计划将40%至50%的自由现金流(FCF)用于发放股息。从自由现金流的角度看,2024年初(1月末至2月初)两家公司给出的初步业绩指引中,并未体现出足够的股息覆盖能力,特别是对2025年的预期。

UPS预计将在2025年支付55亿美元的股息。Ford的情况稍微复杂一些,目前其常规季度股息为每股0.15美元,此外在2024年第四季度额外发放了每股0.15美元的特别股息。如下表所示,Ford 2024年全年股息支出达31亿美元。根据初步指引数据计算,Ford在2025年可能将多达89%的自由现金流用于支付股息,UPS则高达96%。

到了4月初,由于“解放日关税”政策出台,全球贸易与成本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两家公司均拒绝对此前的业绩指引做出更新或确认。同时,UPS管理层还提到,公司2月和3月的平均每日包裹量(ADV)下滑幅度超出预期,预计第二季度ADV将同比下降9%。

Ford则因供应链中断、关税政策变化及其他潜在的贸易限制等因素,选择暂停财务指引。加之消费者信心因关税不确定性下降,Ford和UPS的市场前景双双承压。

核心结论是:若市场环境持续恶化,两家公司在2025年削减股息的风险显著上升,投资者必须对此保持警觉。

自由现金流与现金分红 Ford UPS
初始全年自由现金流指引 $35亿–$45亿 $57亿
2024年现金股息支出 $31亿 $54亿*
“解放日”后财报更新 指引暂停 无更新

*注:UPS管理层预计2025年股息支出为55亿美元。数据来源:公司公开资料。

哪只股票更具长期持有价值?

鉴于两家公司都存在削减股息的风险,关键问题是:即便未来真的削减股息,你更愿意长期持有哪只股票?笔者认为答案是UPS,主要原因在于:UPS在战略执行上的基本面显著优于Ford。

Ford:转型电动车仍处于迷雾中

Ford的核心战略是从传统内燃机汽车(ICE)向电动车(EV)平稳过渡。但目前来看,其进展依旧缓慢。公司业务分为三个板块:传统燃油和混合动力汽车业务(Ford Blue)在2024年实现息税前利润52.7亿美元,商用客户及政府车队业务(Ford Pro)实现90亿美元利润;但最关键的电动车和数字服务业务(Ford Model e)却亏损51亿美元。尽管2025年第一季度亏损收窄至8.49亿美元,Ford距离实现EV转型目标仍相当遥远。

UPS:战略清晰,转型逻辑强劲

与之相比,UPS的故事则截然不同。事实上,即使UPS削减股息,也很可能触发估值重置,反而对公司股价有利。削减股息后,投资者会更专注于公司长期业务结构转型的成果。

UPS正逐步减少与Amazon相关的低利润B2C交付业务,转向更具利润率的市场领域,如中小企业(SMB)及医疗健康领域。同时,管理层持续加码对自动化、智能化设施等降本增效技术的投入,推动网点整合。这种一方面提高交付利润率、另一方面提升运营效率的“双重夹击”策略,有望显著提升UPS的资产回报率。

尽管当前关税环境给SMB业务增长带来一定短期挑战,但该业务基本面强劲:其美国业务中来自SMB客户的包裹量占比从2021年的27%上升至2024年的28.9%,管理层目标是将该比例进一步提升至40%。

在医疗健康领域,UPS表现更为抢眼。其计划通过有机增长与并购协同(包括即将以16亿美元收购一家冷链运输公司)推动业务扩张,预计2026年该板块营收将从2023年的100亿美元翻倍至200亿美元。

结语:哪只股票值得买入?

虽然Ford和UPS都面临削减股息的可能性,但若从长期复苏能力来看,UPS的投资吸引力更强。Ford必须在Tesla主导的EV市场中争取份额,面对高压的外部环境及Tesla即将推出的Robotaxi,其转型难度不言而喻。相比之下,UPS的战略路径清晰、调整节奏稳定,虽短期承压但长线前景值得期待。

文章作者:Lee Samaha

文章编辑:投资之家,原文作者已于文中标注。

本站文章均汇编、翻译自权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对文中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负责。本文旨在信息传播与分享,不构成任何证券、金融产品或工具的邀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任何保证,投资之家不为任何公司、券商、金融产品背书。投资有风险,客户应衡量自己所能承受的风险独立作出投资判断,如有疑问,请向独立专业人士咨询。免责声明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oneyhome.com/5222.html

(0)
上一篇 4小时前
下一篇 4小时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