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深陷多重危机,马斯克“光环效应”还能撑多久?

从估值泡沫到政策风暴:特斯拉未来三年迎来生死大考

特斯拉深陷多重危机,马斯克“光环效应”还能撑多久?

特斯拉(Tesla,NASDAQ: TSLA)年初至今股价已下跌21%,背后反映出电动车需求疲软、政治不确定性上升,以及首席执行官马斯克优先事项错位等多重因素的冲击。

接下来的三年将是公司至关重要的“生死关口”——它既要在美国多个城市推广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又需应对潜在的特朗普政府政策反噬。让我们深入探讨这场变局对特斯拉股东意味着什么。

马斯克撑起了特斯拉的估值?

分析特斯拉,无法绕开其极具争议的CEO埃隆·马斯克。虽然他并不直接参与公司的所有日常运营,但他对特斯拉股票的市场认知有着深远影响。无论你喜欢还是厌恶马斯克,毋庸置疑的是,他是一位极具天赋的企业家,曾在PayPal、SpaceX、Starlink等多个成功项目中扮演核心角色。他一贯以“颠覆世界”为己任,聚焦清洁能源、太空探索、脑机接口等前沿领域。

市场对马斯克激进且敢于冒险的领导风格给予高度认可,这也解释了为何尽管基本面趋弱,特斯拉仍享有超高估值。截至目前,特斯拉的市盈率高达172倍,是标普500平均水平(约30倍)的近六倍。

但基本面并未支撑这一估值。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营收同比下降9%至19.3亿美元,营业利润则大幅下滑66%,仅剩3.99亿美元。以此业绩来看,特斯拉的估值显然应当更低。但市场之所以仍买账,归功于马斯克带来的“信仰溢价”。

政治风险正在浮现

然而,马斯克的“光环”正在逐渐消退,甚至可能转化为负资产。他虽在企业管理上卓有成效,却在政治策略上屡屡失策。其频繁的言行争议往往适得其反,激化矛盾却难以带来成果。

最典型的例子便是近期引发热议的《One, Big, Beautiful Bill》(大而美法案)。该法案已于7月1日通过参议院,并预计将在本月内正式立法。尽管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高调反对,但并未撼动其推进进程。

结果,马斯克旗下企业如今面临“双重压力”:一方面是法案带来的直接政策不利影响,另一方面是潜在的政治报复(例如监管压力)可能接踵而至。

这项法案可能对本就因消费者疲劳、高利率和进口零部件关税而陷入困境的美国电动车行业造成沉重打击。虽然最终版本尚未完全落地,但目前的议案草案已明确:将取消每辆电动车7500美元的联邦税收抵免;同时削减住宅太阳能补贴;并放松传统燃油车的排放标准——这对特斯拉无疑是雪上加霜。

与此同时,特斯拉在海外市场也步履维艰。一方面是政治反弹的阻力,另一方面是中国新能源车厂的崛起。相比之下,中国企业往往背靠国家政策扶持,在全球市场展开激烈竞争。

特斯拉的未来将走向何方?

未来三年对特斯拉而言挑战重重,尤其是在美国市场。新法案一旦全面实施,将可能大幅削弱其产品竞争力。更关键的是,马斯克在政治领域的“特立独行”言行,可能继续疏远一部分消费者,甚至引发来自特朗普及其盟友的直接打击。

特斯拉还在推进诸如人工智能和全自动驾驶等高度依赖政策与监管支持的新业务板块,而这恰恰是其最脆弱的环节。一旦遭遇政策狙击,影响将远超预期。

虽然历史表明,低估马斯克往往会被打脸——他一次次逆转不可能并缔造奇迹。但这一次,他所面临的挑战格外艰难,即便以他的能力也不容乐观。

结语:风险与估值失衡,观望或许更明智

综合来看,当前特斯拉的估值已远高于其实际运营表现所能支撑的水平。在“马斯克红利”开始边际递减的背景下,再叠加政策不确定性与竞争格局恶化,特斯拉的未来潜藏不少下行风险。

对于投资者而言,当前时点或许不适合重仓押注特斯拉。更理智的策略,是选择观望,等待局势更明朗时再行定夺。

本文由:投资之家 汇编自权威媒体及持牌金融分析师,版权归原作者和网站所有。

投资之家网站不对文中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负责。本文旨在信息传播与分享,不构成任何证券、金融产品或工具的邀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任何保证,投资之家不为任何公司、券商、金融产品背书。投资有风险,客户应衡量自己所能承受的风险独立作出投资判断,如有疑问,请向独立专业人士咨询。免责声明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oneyhome.com/6983.html

(0)
上一篇 13小时前
下一篇 9小时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