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泡沫与基本面修复:SoFi Technologies是否已超越Robinhood成更优投资标的?
Robinhood Markets(NASDAQ: HOOD)和 SoFi Technologies(NASDAQ: SOFI)均于2021年上市,目标是颠覆传统金融机构。Robinhood 以“零佣金交易”和游戏化的投资体验挑战传统券商;而 SoFi 则致力于打造数字化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涵盖贷款、保险、遗产规划、信用卡、银行服务以及股票交易工具等业务,直面银行业核心功能。
但两者上市后的发展路径却截然不同。Robinhood 通过传统IPO以38美元发行,目前股价约为94美元;而SoFi 则通过与 Chamath Palihapitiya 旗下的一家SPAC合并上市,首日开盘价为21.97美元,如今却跌至19美元以下。
本文将探讨:是什么促使投资者在过去四年青睐 Robinhood 而非 SoFi?而如今,谁才是更具吸引力的金融科技投资标的?
🚀 Robinhood为何股价飙升?
Robinhood 于2021年上市时,正值“迷因股”、高成长股与加密货币投资狂潮的顶峰。彼时,低利率、社交媒体热度与“错失恐惧”(FOMO)推动大量新投资者涌入市场,Robinhood 自然成为这股浪潮的受益者。
Robinhood 依赖“订单流支付(PFOF)”商业模式,通过将客户交易指令卖给高频交易机构(HFT),实现对零佣金交易的补贴。HFT随后将订单聚合后,通过买卖价差获利。
从2021年到2024年,Robinhood 的客户账户数从 2,270万增长至 2,520万,托管资产规模从 980亿美元跃升至 1,930亿美元,营收则从 18.2亿美元增长至 29.5亿美元。
尽管2022年受加息影响,市场风险偏好下降,Robinhood 增长放缓,但到了2023年与2024年,其增长动能再次加速。背后原因包括:推出 Cash Card、数字支付服务、付费订阅(Gold Tier)等产品扩展生态系统;此外,2024年利率回落推动投资者重新青睐高风险、高成长资产;公司也因允许用户投资OpenAI 和 SpaceX 等热门初创企业的代币化股份而重新吸引市场目光。
根据分析师预测,2024年至2027年 Robinhood 的营收和经调整 EBITDA 将以 17% 和 22% 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增长。这种增长有望借助其向欧洲扩张、更多代币化投资产品的推出以及更宽松的宏观环境得以实现。
但也要注意,当前 Robinhood 的企业估值已达864亿美元,对应的是 24倍当年销售额、47倍调整后EBITDA 的估值水平——显然并不便宜。
📉 SoFi Technologies为何股价疲软?
SoFi 在上市后同样实现了强劲增长。2021年至2024年,其会员数从 250万跃升至 1,010万,产品使用总数从 190万激增至 1,470万,年营收更是从 10.1亿美元增长至 26.1亿美元。
旗下子公司 Galileo 提供支付和发卡服务,目前服务账户数已接近 1.6亿。此外,SoFi 于2022年收购 Technisys —— 一家云端核心银行系统平台,能帮助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远程高效管理存款、贷款及账户产品。
然而,从2020年到2023年,美国学生贷款支付被冻结,这对 SoFi 的增长形成实质性抑制。而加息周期也抑制了消费者新增借贷意愿。再加上 SoFi 于2022年正式获得银行牌照,转型为数字银行,这虽带来长期潜力,却也伴随更高的合规与运营成本,压缩了利润空间。
结果是,SoFi Technologies 未能实现其在 SPAC 合并前宣传的激进增长目标,多头情绪因此退潮。
不过,展望未来,分析师预计 SoFi Technologies 在 2024-2027年期间,营收和经调整EBITDA将以 21% 和 33% 的年复合增速增长。
这一前景将由多重因素驱动:学生贷款偿付恢复、利率下降、数字银行扩张、超级应用功能迭代升级、Galileo与Technisys整合为专用云基础设施平台。
正因如此,SoFi Technologies 在过去12个月中股价接近翻了三倍。尽管如此,其企业估值为 193亿美元,对应 6倍销售额与22倍调整后EBITDA,估值水平依然远低于 Robinhood,更显理性。
✅ 谁是更优的投资选择:SoFi
Robinhood 未来前景虽亮眼,但近期大部分增长更多依赖于对“代币化投资”的市场热炒。相比之下,SoFi的利空因素(学生贷款冻结、高利率)已经开始解除,而其基本盘正在逐步修复。
从估值、成长性与长期布局的角度来看,SoFi 当前可能是更均衡、更具性价比的金融科技投资标的。
本文由:投资之家 汇编自权威媒体及持牌金融分析师,版权归原作者和网站所有。
投资之家网站不对文中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负责。本文旨在信息传播与分享,不构成任何证券、金融产品或工具的邀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任何保证,投资之家不为任何公司、券商、金融产品背书。投资有风险,客户应衡量自己所能承受的风险独立作出投资判断,如有疑问,请向独立专业人士咨询。免责声明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oneyhome.com/7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