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被动收入机器”:这三只股息股为何值得长期持有?
不劳而获听起来像个梦想,但被动收入的精髓正是在于无需频繁操作也能稳定获利。当然,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找到合适的投资工具。
三位资深分析师认为,他们已经找到了三只具备长期吸金潜力的优质股息股——Abbott Laboratories(NYSE: ABT)、AbbVie(NYSE: ABBV)以及Johnson & Johnson(NYSE: JNJ)。以下是他们为何将这三家公司视为打造被动收入组合的理想选择。
一只几乎可以“买完就忘”的股息股:Abbott Laboratories
在挑选优质股息股时,投资者应当关注两个核心要素:企业是否拥有长期稳定派息记录,以及其基本面是否健康稳固。前者代表公司对股东回报的承诺,后者则确保其具备持续派息的能力。
Abbott Laboratories自1924年以来便持续支付股息,至今已有超100年历史。此外,公司已连续超过50年年年上调派息。对于长期股东而言,不仅能每季度稳定收到股息,且这份“收入”还在稳步增长。
目前,Abbott每季度派息0.59美元,过去10年内,累计上涨了146%,折合年复合增长率达9.4%。虽然目前股息率为1.8%,看似不高,但其稳定性和增长潜力使其成为理想的长期持股对象。
更具吸引力的是,Abbott业务结构多元化,涵盖营养品、诊断、药品及医疗器械四大板块,减少了对单一业务的依赖。过去四年,公司年营收均超过400亿美元,且过去12个月自由现金流达67亿美元,远高于其同期派息支出39亿美元。这显示出其未来具备充足财务能力持续提高分红水平。
经得起考验的制药巨头:AbbVie
AbbVie自2013年自Abbott剥离以来,延续了母公司的优秀派息传统,并持续增加分红。截至目前,公司已连续53年实现派息增长,是华尔街公认的“股息贵族”之一。
更重要的是,AbbVie的股息相当慷慨,当前的远期股息收益率高达3.64%。
AbbVie最大的优势在于其抗压能力。早在剥离初期,管理层就清楚Humira这款重磅自体免疫药物专利即将到期,因此公司大力投入研发并进行战略并购,尤其是2020年收购Allergan的交易。
这项战略奏效了。如今,公司拥有多项增长驱动因素,足以弥补Humira于2023年失去美国专利保护后带来的收入下滑。
最令人瞩目的,是其两款新一代自体免疫药物:Rinvoq与Skyrizi。根据管理层预测,两款产品合计在2027年将贡献高达310亿美元营收,甚至有望超过Humira的历史峰值。
AbbVie不仅延续了股息增长的传统,还通过前瞻布局成功转型,可谓一家具备“抗周期能力”的长期股息投资标的。
四季皆宜的资深派息王者:Johnson & Johnson
近年来,Johnson & Johnson(J&J)在业绩稳健的同时,受到了法律诉讼与潜在监管风险的困扰。近期,关税威胁也成为公司面临的新挑战。然而,J&J依旧是极具吸引力的被动收入来源,原因如下:
第一,J&J是全球领先的医疗健康企业,其主要收入来源于制药业务,医疗器械板块也贡献显著。在经济下行时期,医疗保健行业具备较强防御属性,相比其他行业抗风险能力更强。因此,哪怕未来出现经济衰退,J&J的稳定盈利能力仍可维持分红支付。
第二,公司财务结构极为稳健。S&P全球给予J&J的信用评级为AAA,甚至高于美国联邦政府。这意味着公司几乎不存在财务风险,为其持续派息提供坚实保障。
第三,J&J拥有无可挑剔的派息历史。截至目前,公司已连续62年提高分红,是名副其实的“股息之王”。尽管当前面临多重挑战,但凭借其在医疗行业的深厚根基与卓越财务弹性,公司极有可能克服困难,继续稳定提升股息。
对于追求长期被动收入的投资者而言,J&J无疑是一项值得纳入投资组合的核心资产。
总结:这三大蓝筹股,正是打造“睡后收入”的核心拼图
无论是Abbott百年不变的派息承诺,AbbVie在药物专利挑战下的成功转型,还是J&J在风雨中的稳健前行,三家公司都展示出强劲的股息支付能力与长期增长潜力。在当前市场波动频繁、利率不确定的背景下,构建一个能够自动产生现金流的被动收入组合,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希望长期持有、并期望通过复利实现财富稳健增长的投资者而言,这三家公司无疑值得深入研究并纳入投资视野。
文章作者:Keith Speights, David Jagielski, and Prosper Junior Bakiny
文章编辑:投资之家,原文作者已于文中标注。
本站文章均汇编、翻译自权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对文中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负责。本文旨在信息传播与分享,不构成任何证券、金融产品或工具的邀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任何保证,投资之家不为任何公司、券商、金融产品背书。投资有风险,客户应衡量自己所能承受的风险独立作出投资判断,如有疑问,请向独立专业人士咨询。免责声明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oneyhome.com/5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