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过Nvidia?这三只AI成长股或成下一个投资风口
人工智能(AI)是一次跨世代的技术变革,未来有望孕育出一批长期的超级赢家。尽管市场最终赢家尚需时间分辨,但以下三只AI概念股,具备将普通投资者变成百万富翁的潜力。
这些股票都伴随一定风险,但一旦趋势发展有利,它们也可能带来巨大回报。
1. Palantir
Palantir Technologies(NASDAQ: PLTR)并不仅仅是在用AI优化现有解决方案,它的野心是成为人工智能的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这无疑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目标,但历史上那些成功掌控操作系统的公司——如Apple(NASDAQ: AAPL)、Alphabet(NASDAQ: GOOGL / GOOG)、Microsoft——最终都成长为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巨头。
Palantir的AI平台(AIP)能够从企业的各个系统中提取数据,将其映射到现实世界的业务流程中,进而让AI真正落地、可操作。当前,这一平台已经在多个行业中落地应用,解决从战场情报管理、电信设备退役、到医院监控败血症等截然不同的问题。Palantir甚至在开发可以自主执行任务、独立解决问题的AI智能代理(AI agents)。
目前,Palantir的营收增长正在加速,尤其是由美国商业部门带动。同时,其最大客户——美国政府——也在不断加大采购支出,Palantir正逐渐成为美军现代化作战系统中最重要的科技供应商之一。公司近期还与北约签订协议,为其进一步拓展国际防务市场打开了大门。
Palantir的技术应用场景极其广泛,这意味着公司拥有广阔的增长空间。虽然当前股价估值偏高,但若AIP最终成为企业级AI领域的默认操作系统,Palantir完全可能成长为世界级的科技巨头。
2. Advanced Micro Devices
Advanced Micro Devices(NASDAQ: AMD)长期以来在GPU领域一直处于Nvidia(NASDAQ: NVDA)的“老二”地位,但AI市场结构正在发生变化,这可能为AMD带来新的长期成长机遇。
AI发展初期的重点在于训练大型语言模型(LLMs),这是Nvidia凭借其领先的软件生态所占据的主场。然而,随着AI的重心逐渐从“训练”转向“推理(inference)”,AMD正在该领域逐步建立起自身优势。而更重要的是,推理市场最终的规模预计将远超训练市场。
推理的核心在于速度和成本。模型训练完成后,需要迅速响应用户请求,AMD的图形处理器(GPU)在这一环节已开始获得实质性进展。AMD在上季度披露,全球最大的AI模型公司之一,已将大部分推理任务转移到其硬件平台上。此外,多家云计算服务商也开始在搜索引擎和生成式AI服务中采用其芯片。
一个可能改变游戏规则的机会来自UALink——这是一种由多家科技巨头联合开发的开放、高速、低延迟服务器互联标准,旨在对抗Nvidia的封闭式NVLink标准。如果UALink成为数据中心的主流互联协议,未来服务器将可以自由组合不同厂商的AI芯片。对于AMD而言,这意味着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即将打开。
需要强调的是,AMD并不需要彻底击败Nvidia才能成为AI赢家。目前其数据中心业务营收为37亿美元,仅为Nvidia同期390亿美元的十分之一,哪怕只是适度提升市场份额,也将为其带来巨大的股价上涨潜力。
3. AppLovin
AppLovin(NASDAQ: APP)听起来不像一家典型的AI公司,但近年来,它已成为广告科技(adtech)领域增长最快的企业之一。其AI驱动的广告引擎Axon 2正在彻底改变游戏类App的广告投放方式。
Axon 2依托预测性机器学习技术,优化广告的目标用户定位、竞价和展示位置。目前,其重点仍集中在游戏类App领域,并且市场份额持续上升。在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广告收入同比大涨73%,这一数据充分印证了其技术实力。
更具想象力的,是Axon 2进军电商和网页广告等其他垂直市场的潜力。AppLovin已经在这些领域启动了Axon 2的试点测试。如果该引擎在游戏App之外的场景中也能交出类似成绩,公司的股价将拥有巨大的上行空间。
当然,AppLovin也面临一定的风险,过去曾遭遇多份做空报告,内容涉及可疑App安装量与与中国的潜在联系等问题。但与此同时,公司也获得了重量级投资者的青睐,如Tiger Global的Chase Coleman。此外,尽管与Google和Apple在广告生态中存在竞争关系,这两大平台依然允许AppLovin的产品在各自的应用商店中继续运营——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其合规性和平台认可度。
如果Axon 2最终能发展成为一个广泛适用的AI广告引擎,AppLovin就有机会从一个小众的游戏广告平台,转型为主导整个AdTech生态的AI平台。这一潜力,足以推动其股价实现质的飞跃。
本文由:投资之家 汇编自权威媒体及持牌金融分析师,版权归原作者和网站所有。
投资之家网站不对文中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负责。本文旨在信息传播与分享,不构成任何证券、金融产品或工具的邀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任何保证,投资之家不为任何公司、券商、金融产品背书。投资有风险,客户应衡量自己所能承受的风险独立作出投资判断,如有疑问,请向独立专业人士咨询。免责声明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oneyhome.com/7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