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跑输大盘严重,这三只蓝筹股为何跌成“价值陷阱”?
通常而言,“买入并持有”的长期投资策略能够带来稳健回报,投资者也期待资产长期增值。标准普尔500指数(S&P 500,SNPINDEX: ^GSPC)在过去十年上涨了200%,等于让投资者的本金翻了三倍。
然而,选择个股的诱惑往往令人难以抗拒。但个股投资在带来超额收益潜力的同时,也显著提升了投资组合的风险水平。下面这三只股票在过去十年表现远逊于S&P 500,甚至陷入了深度负收益区间,它们分别是:Pfizer(NYSE: PFE)、Kraft Heinz(NASDAQ: KHC)以及 Walgreens Boots Alliance(NASDAQ: WBA)。
本文将探讨它们为何深陷困境,投资者能从中吸取哪些教训,以及如今是否还存在投资价值(数据截至2025年7月7日)。
💊 Pfizer:十年跌幅19%
作为全球知名的制药巨头,Pfizer在过去几十年一直是医疗保健领域的代表性公司,但从投资回报来看,过去十年其表现却令人失望,股价累计下跌超过19%。
过去几年,辉瑞因COVID疫苗和口服抗病毒药的成功推出而迎来收入高峰,2022年营收突破1,01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然而,随着疫情相关产品不再成为主要增长驱动因素,再加上政府在医疗开支上收紧预算,市场对辉瑞的前景变得审慎,投资者热情明显降温。即便该股当前市盈率仅约18倍,股息率超过7%,依然难以吸引买盘。
但辉瑞并非全无希望。公司目前正通过削减成本、并购扩张(包括2023年收购的肿瘤公司 Seagen)等方式谋求转型与增长。
这段经历也为投资者敲响警钟:不要过于依赖短期的市场催化因素,如疫情期间的爆发式收入。如果在COVID疫苗热潮期间追高买入辉瑞,如今很可能面临账面亏损。
从估值角度看,辉瑞目前价格确实具备吸引力,市场或许对其处境过于严苛。虽然短期内反弹无望,但从估值+高股息+潜在并购整合效益角度来看,具备耐心的价值投资者或可考虑逐步建仓。
🧀 Kraft Heinz:十年跌幅63%
作为食品饮料行业的代表性品牌,Kraft Heinz过去十年表现更差,股价累计下跌超过63%。
自Kraft与Heinz在十多年前合并以来,预期中的协同效应并未真正兑现。最近四年,公司的年营收始终停留在260亿美元左右,增长陷入停滞。
公司转型乏力,未能成功向健康食品领域转型,核心产品多为高热量、高脂肪类别,如经典的Mac & Cheese(芝士通心粉)。而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提升,这些标志性品牌逐渐失去吸引力。
Kraft的失败告诉我们一个关键:如果企业无法及时顺应消费者趋势与市场变化,其产品即使曾经广受欢迎,未来也可能失去竞争力。因此,即使该股目前处于“深度折价”状态,我依然认为不具备吸引力,未来仍可能面临更大挑战。
🏥 Walgreens Boots Alliance:十年跌幅87%
在这三家公司中,最令投资者失望的莫过于Walgreens Boots Alliance。曾作为本地“邻里药房”深受信任的品牌,如今却未能跟上电商时代的转型节奏。
Walgreens长期处于低利润率运营模式,这使其难以在保持盈利的同时维持高股息。2025年初,公司甚至宣布暂停派息,引发市场广泛担忧。
随着更多消费者转向线上购物,无论是日用品还是处方药,实体药店的吸引力正在迅速减弱。这再次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警示:如果一家企业反应迟缓、难以适应行业变革,其业务模式将迅速老化。
若Walgreens能大幅削减门店数量、增强线上交付能力、改善利润结构,过去十年的投资体验或许不会如此惨烈。
值得注意的是,Walgreens今年以来股价虽有所上涨,但主要因公司计划私有化,目前股价已接近收购价11.45美元。尽管如此,其基本面问题依旧严峻,投资风险仍然极高。
🧭 总结:从失败中学习比押注奇迹更重要
辉瑞、卡夫亨氏与沃尔格林的过去十年虽然令人失望,但它们提供了宝贵的市场教训:
- 不要被短期“爆款”盈利蒙蔽,忽视长期可持续性;
- 企业若不能及时迎合消费趋势与行业变化,品牌再响也难逃边缘化;
- 投资需警惕“缓慢失败”的企业,尤其是在数字化变革面前反应迟钝者。
其中,辉瑞或许具备估值修复潜力,适合极具耐心的投资者;而Kraft与Walgreens在缺乏战略转型突破前,或仍属于高风险区域。
本文由:投资之家 汇编自权威媒体及持牌金融分析师,版权归原作者和网站所有。
投资之家网站不对文中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负责。本文旨在信息传播与分享,不构成任何证券、金融产品或工具的邀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任何保证,投资之家不为任何公司、券商、金融产品背书。投资有风险,客户应衡量自己所能承受的风险独立作出投资判断,如有疑问,请向独立专业人士咨询。免责声明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oneyhome.com/7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