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lmart财报前瞻:拆解Walmart盈利背后的增长引擎

三个关键指标,揭示Walmart真正的健康状况——不仅仅看财报数字

我们虽然已进入财报季中段,但一些值得关注的大公司尚未披露业绩。

全球零售巨头Walmart(NYSE: WMT)将于本周四早晨公布其2025财年第一季度财报,为我们揭示当前消费者心理与购买力的风向。

这次财报发布,我对那些市场最关注的季度数据兴趣不大。我的判断是,Walmart的财报表现应该“不错但不惊艳”,大致符合市场预期。

相比之下,有三项关键数据将更真实地反映Walmart在当前复杂经济环境中的运营状况。这三项数据对于评估Walmart的长期健康程度,远比季度财报中的营收和EPS数字更具参考价值。

Walmart财报前瞻:拆解Walmart盈利背后的增长引擎

下面是我关注的核心内容及其背后的逻辑:

真正重要的三项数据

对于截至4月的三个月,分析师普遍预期Walmart将实现每股收益0.58美元,营收达到1645亿美元。这比去年同期的1615亿美元增长2%,但由于成本上涨,每股利润预计将略低于去年同期的0.60美元。此外,美国本土的同店销售增长可能也从上季度4.9%的水平略有放缓,这反映了通胀压力和经济不确定性对消费者支出的持续影响。

不过,这些数字并不是我现在最关注的焦点。它们只代表了全球最大零售商在面对突如其来的高额进口关税时,所展现出的即时反应。Walmart首席财务官John David Rainey在4月也坦言:“运营利润变得越来越难以预测,我们也扩大了内部利润预测的情景范围。”在关税局势未明之际,如果连公司内部都无法准确判断利润走势,那投资者和分析师也难以对任何具体数字抱有信心。同理,营收也无法定于一尊。

真正值得长期投资者关注的,是以下三项指标:

一、零售媒体业务(广告)增长

你可能在Walmart.com购物时注意到页面中的广告。这些广告不仅是Walmart引导你下单的工具,更是其与品牌方合作产生的高利润业务。

Walmart不会公布该项业务的具体金额,但预计将披露一个同比增长的百分比,可能在25%左右(同时也会披露美国在线购物业务的增长百分比)。作为参考,Walmart去年在全球广告业务中创收34亿美元,同比增长28%。

虽然相较于Walmart全年6810亿美元的营收,这只是一小部分,但考虑到其去年运营利润仅为271亿美元,净利润为155亿美元,这项利润率极高的广告业务正逐渐成为Walmart盈利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二、商品成本与运营支出

上个季度的销售大多来自于关税上涨前采购的商品。然而到了4月,我们或许已经能看到部分成本压力的传导迹象。Walmart正致力于缓冲这些成本的影响,但能否奏效、是否已经构成问题,目前仍待观察。参考基准为上一季度24%的毛利率。

至于运营费用方面,Walmart近年来持续推进供应链自动化,目标是在今年底前将在线订单的履约成本降低30%。实体店的人力与管理成本预计将保持稳定,因此本季度的关键看点是这些效率提升措施带来了多少净收益。第四季度的运营支出占营收比重略高于20%,与全年水平基本一致。

为什么这很关键?

因为在当前关税上行压力下,零售商的利润率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至少我们希望看到支出的增长不超过营收增长,才能确保利润空间不会被进一步挤压。

三、电子商务业务的增长

这也是我特别关注的一项数据。Walmart不会披露电商业务的具体营收额,只会提供同比增速。作为参考,上一季度其整体在线销售增长16%,其中美国市场增长20%。这一增速已经明显低于前三季度的表现。

尽管Walmart的主要营收仍来自线下门店,但其年线上业务规模已超过1000亿美元,占到全年总营收的约15%。电商业务已成为Walmart最主要的增长引擎,若出现明显放缓,将直接拖累公司整体增长势头。

着眼大局,跳出财报数字

其他投资者在周四的财报中可能不会特别关注上述三项数据。他们很可能仍然聚焦于营收与EPS等传统指标,并据此对股价作出短期反应。

但请不要对这种反应解读过多。这些表面上的波动,可能只是因关税带来的短期扰动。RBC资本市场指出,**Walmart拥有规模和运营上的优势,能够比竞争对手更好地应对关税冲击。**这意味着,若周四出现任何令人担忧的数据,也可能很快就会被市场重新评估和修正。

Walmart股价在财报后的初步走势,很可能会让位于我们上述提到的核心趋势:这些数据更真实地揭示了这家全球最大零售商,在当前经济环境中如何调整战略、控制成本和抓住增长机会。

如果你正考虑在财报前入场,个人倾向于看多Walmart。

大部分与关税相关的短期利空因素或已被市场消化,接下来将是Walmart在成本控制与运营韧性方面的表现登场。如果市场判断错误,潜在回调也可能只是暂时的。

文章作者:James Brumley

文章编辑:投资之家,原文作者已于文中标注。

本站文章均汇编、翻译自权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对文中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负责。本文旨在信息传播与分享,不构成任何证券、金融产品或工具的邀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任何保证,投资之家不为任何公司、券商、金融产品背书。投资有风险,客户应衡量自己所能承受的风险独立作出投资判断,如有疑问,请向独立专业人士咨询。免责声明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oneyhome.com/4917.html

(1)
上一篇 14小时前
下一篇 14小时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