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季市场波动频繁,但基本面逻辑往往不变
财报季期间,股市常常大幅波动,但从基本面角度看,企业的投资逻辑并不会因一两次财报结果而彻底改变。正因如此,当优质企业的股价出现显著下跌时,反而可能是难得的买入良机。
这正是当前制药巨头 Eli Lilly(NYSE: LLY)所面临的情形。公司在5月1日发布了最新季度财报后,市场反应冷淡,股价随即大跌近12%。然而,对于具有长期视角的投资者而言,这并非应急撤退的信号,反而是值得深入思考的布局时点。
靓丽业绩为何遭遇冷场?
从数据上看,Eli Lilly 本季交出的成绩单相当亮眼。2024年第一季度营收同比大幅增长45%,达到127亿美元。即使将增速平均到三个季度,其表现依然超越大多数同类大型制药公司。推动营收增长的主力来自糖尿病与肥胖治疗药物,同时老牌产品如抗癌药 Verzenio 依然保持强劲表现。调整后每股收益(EPS)同比增长29%,达到3.34美元。
尽管营收和利润均表现不俗,投资者却被公司下调的全年盈利预期泼了一盆冷水。Eli Lilly 将2024财年EPS预测从原先的22.05美元至23.55美元区间下调至20.17美元至21.67美元。公司将预期下调归因于收购带来的“在研研发费用”(IPR&D)一次性支出以及证券投资的净亏损。不过,公司维持全年营收指引在580亿美元至610亿美元之间不变。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预期已计入截至5月1日的关税影响,但考虑到国际贸易政策仍具不确定性,未来是否调整仍有悬念。尽管如此,从长期角度看,Eli Lilly 依然是一家值得持有的优质企业。
保持冷静,稳中看多
一些投资者或许会对公司盈利预期不及市场预期感到担忧,特别是考虑到目前Lilly的估值已处于高位。当前公司远期市盈率超过37倍,而医疗保健行业平均水平仅为17倍左右。在这样的估值背景下,市场对其表现的容忍度非常低,稍有偏差就可能引发股价回调。
然而,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更重要的是判断近期事件是否真正动摇了公司的长期基本面。答案是:并没有。此次盈利预期下调主要源自一次性并购支出,并非长期性问题。而关于关税的影响,Eli Lilly 正在积极应对,公司目前有10个项目正在推进,未来可实现为美国患者完全本土化生产,从而规避相关政策风险。
市场中有观点认为,这轮下跌是对公司此前过高预期的修正,但从全局来看,这种短期情绪波动反而创造了低吸机会。尤其是在体重管理领域,Lilly 可能已经在与长期竞争对手 Novo Nordisk 的角逐中占得先机。旗下药物 Zepbound 在本季度实现23亿美元销售额,相比去年同期的5.17亿美元实现了爆发式增长。
临床成果卓越,产品线多点开花
更令人振奋的是,Lilly 在临床研发上的最新进展极具潜力。口服GLP-1药物 orforglipron 在三期临床试验中表现惊艳,该药有望打破目前以皮下注射为主的治疗格局,成为糖尿病和肥胖管理领域的新增长引擎。
此外,公司在阿尔茨海默症药物 Kisunla 和湿疹新药 Ebglyss 上也在持续推进,这些新产品将在未来几年逐步贡献营收。体重管理领域的产品线仍极具吸引力,同时Lilly在多个治疗方向都展现出强劲的研发实力和前景。
基本面稳健,估值仍具支撑,值得逢低吸纳
综合来看,Eli Lilly 当前的基本面依然坚实,营收增长迅猛,研发管线有亮点,长期竞争优势未受影响。虽然短期股价承压,但从长期视角看,这轮回调提供了一个合理的切入点。
对重视长期价值、具备耐心的投资者而言,Lilly 当前的股价回调更像是一场短暂风暴之后的平静——一个值得认真考虑的入场时机。
文章作者:Prosper Junior Bakiny
文章作者:投资之家,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oneyhome.com/4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