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餐饮股的增长引擎:四家门店扩张潜力巨大的公司
多年来,美国股市一个持续演绎的增长主题是“快速服务餐饮”(QSR)的门店扩张。从麦当劳(McDonald’s)到星巴克(Starbucks),成功案例比比皆是——这两家公司在美国的门店数量均超过13,000家。
门店扩张是推动餐饮股长期上涨的重要驱动力。然而,并非所有扩张故事都通向成功。有些餐饮企业在尝试突破区域限制时遭遇挫折,比如 Jack in the Box;另一些则因扩张过快、债务负担加重而失败,比如 Krispy Kreme。
尽管如此,仍有一些餐饮公司尚处于扩张早期阶段,为投资者提供了潜在的优质机会。以下四家公司正站在扩张起飞的跑道上。
1. Chipotle:老将依旧有望翻倍成长
Chipotle Mexican Grill(NYSE: CMG)过去20多年一直是餐饮扩张的代表。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末,公司共运营3,781家直营门店,计划在2025年新增315至345家门店,年增长率约为9%。
从长期来看,公司已提出在北美市场最终开设多达7,000家门店的目标。以目前的速度计算,预计在未来12至13年内就能达成。这为这家近二十年来最成功的餐饮公司之一提供了明确的成长路径。
在国际市场方面,Chipotle也在“播种未来”。目前公司已在欧洲开设少量门店,并计划明年通过与 Alsea 的合作进军墨西哥市场。此外,Chipotle还与 Alshaya Group 合作,在中东地区扩张,目前已在科威特开设3家门店,在迪拜开设2家门店。
2. Cava:快节奏扩张的地中海风味新星
Cava Group(NYSE: CAVA)在过去一年里是市场上最炙手可热的新兴餐饮品牌之一。这家快餐连锁企业连续四个季度实现两位数的同店销售增长,尽管价格上涨,但顾客流量依旧稳健,类似于早期的 Chipotle。
截至4月20日的上个季度末,公司仅有382家门店,正处于扩张的起步阶段。公司计划在本财年新开64至68家门店,预计年增长率达十几个百分点。目标是在2032年前实现至少1,000家门店,几乎是目前规模的三倍。
Cava采取的是所谓“海岸微笑”战略:首先在美国东海岸扩张,然后向南穿越“阳光地带”,再进入加州市场。这种布局既顺应人口迁移趋势,又针对偏爱地中海饮食的市场。如今,公司已开始进军中西部城市,如芝加哥和底特律,展现了全国扩张的野心。
这种稳健、渐进式的扩张策略,为其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3. Dutch Bros:区域咖啡品牌的全国崛起之路
Dutch Bros(NYSE: BROS)是一家来自美国西北部的连锁咖啡品牌,目前正在向全国扩张。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在18个州拥有1,012家门店,其中695家为直营。
虽然其核心市场在美国西部,但在田纳西州已开设27家门店,运营表现良好,表明其商业模式在其他地区也具备可行性。今年计划新开至少160家门店,年增长率约为16%。公司目标是在2029年底前将门店数量提升至2,029家,长远看有潜力开设多达7,000家门店。
在产品方面,Dutch Bros 目前仅有2%的销售额来自食品,而星巴克食品销售占比接近20%,这为其拓展菜单提供了巨大空间。
此外,公司门店面积小、无室内座位,建设成本低。平均每家门店的年营收(AUV)约为200万美元,投资回报周期较短,是其扩张模式的一大优势。
4. Shake Shack:汉堡界的“下一个星星”
如果说有什么比汉堡更“美国”,那Shake Shack(NYSE: SHAK)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之一。这家公司不仅做出了业内最受欢迎的汉堡,还在加速门店扩张,准备大展拳脚。
截至2024年底,公司共运营579家门店,其中373家位于美国境内。然而,其97%以上的收入仍来自美国市场,表明本土市场仍有广阔空间。今年公司计划新开45至50家直营门店,年增长率中双位数,同时还将开设35至40家授权门店。
上季度公司表示,今年将创下品牌历史上新店开设数量最多的一年,且在降低建筑成本方面取得了10%的改善,尽管仍面临关税压力。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在西南地区的一家郊区带有得来速(drive-thru)的新店,创下了品牌历史上的单店销售记录。
当前纽约和加州的门店数量占比超过30%,这意味着公司在进入其他新市场、取得成功后,还有大量扩展空间。管理层认为,美国市场的长期门店容量可达1,500家,是当前门店数的约四倍。
总结:长期扩张+合理估值=潜在的优质餐饮投资标的
这些餐饮公司正处于不同阶段的门店扩张周期,从早期快速增长的 Cava,到持续稳定扩张的 Chipotle,再到处于转型和全国性布局初期的 Dutch Bros 和 Shake Shack。对于投资者而言,它们都具有一个共同特点:明确的增长路径与可衡量的扩张目标。
在当前消费者偏好变化与地理人口流动趋势影响下,正确的品牌战略和扩张节奏,将决定一家餐饮公司是“下一个星巴克”,还是昙花一现的失败者。对于寻求长期成长性股票的投资者来说,这四家公司无疑值得重点关注。
本文由:投资之家 汇编自权威媒体及持牌金融分析师,版权归原作者和网站所有。
投资之家网站不对文中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负责。本文旨在信息传播与分享,不构成任何证券、金融产品或工具的邀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任何保证,投资之家不为任何公司、券商、金融产品背书。投资有风险,客户应衡量自己所能承受的风险独立作出投资判断,如有疑问,请向独立专业人士咨询。免责声明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oneyhome.com/5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