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olingo股价年内飙升54%,高估值之下还有投资机会吗?
标普500指数(SNPINDEX: ^GSPC)在2025年开局不顺。今年4月初,美国前总统Donald Trump宣布对几乎所有国家商品实施“解放日”关税,引发市场剧烈波动,标普500一度从高点下跌19%。尽管随后略有反弹,目前仍较峰值下跌约8%,年初至今跌幅约为4%。
但在这轮回调中,一些公司股价几乎未受影响,尤其是那些不直接受到全球贸易战冲击的企业。Duolingo(NASDAQ: DUOL)便是其中之一。这家公司运营着全球最受欢迎的数字语言学习平台,而其主要营收来自订阅服务,并不涉及进口实体商品,因而不受关税影响。凭借持续高速增长,Duolingo股价在2025年已累计上涨高达54%,令人瞩目。
Duolingo近日上调了全年营收预期。那么问题来了:这家公司的股价还能继续上涨吗?现在入场还来得及吗?
用户增长持续加速,订阅模式展现强劲变现力
Duolingo通过其高度互动、沉浸式的移动应用,将高效学习体验带到每一位智能手机用户手中。这种产品体验显然广受欢迎: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Duolingo月活跃用户(MAU)达到1.302亿人,同比增长33%,增长速度甚至高于去年第四季度的32%。
平台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变现:一是对免费用户展示广告,二是提供付费订阅服务,帮助用户解锁更多学习功能。截止第一季度末,其付费订阅用户创下1,030万人新高,同比大增40%。相比活跃用户整体的增速,订阅用户增长更快,说明用户愿意为这些附加功能买单。
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AI)已成为提升用户付费意愿的重要因素。Duolingo最高等级的订阅产品“Max”提供三项基于AI的核心功能:
- 角色扮演(Roleplay):用户可与AI聊天机器人对话,练习所学语言的日常交流。
- 答案解析(Explain My Answer):AI根据用户每堂课的错误提供个性化反馈。
- 视频对话(Video Call):由Duolingo打造的数字角色Lily能与用户展开话题丰富的语音对话,并记住以往交流内容,为用户提供高度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Duolingo的长期目标是打造一款可以媲美真人导师的学习体验,AI技术正在大幅缩短这一目标的实现路径。尽管Max订阅是2023年才推出(其中视频对话功能还是去年底才上线),但截至今年一季度,其用户占总订阅数已升至7%,高于前三个月的5%。
上调2025年营收指引,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Duolingo在第一季度实现营收2.307亿美元,同比增长38%,远超公司预期的上限2.235亿美元。
受此利好驱动,管理层上调了全年业绩展望:预计全年营收最高可达9.96亿美元,高于此前预估的9.785亿美元。这也是公司在发布Q1财报后股价上涨25%的核心原因之一。
另一大推动因素是盈利能力的提升。Duolingo第一季度的运营支出为1.405亿美元,同比增长32%,增幅低于收入增长速度,使更多利润流向净利。本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30%,达到3,510万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Duolingo的获客策略主要依靠社交媒体上的自然传播(Organic Marketing),因此市场推广成本极低。今年Q1,其营销支出仅为2,660万美元,是运营成本中占比最小的一项。这一策略让公司得以将更多资源投入产品研发,推动更多变现功能的诞生。
Duolingo还能买吗?估值是否已过高?
Duolingo当前业务增长全面开花,加之其数字订阅模式不受全球关税影响,且公司业务覆盖194个国家,具备广泛的收入来源,有望在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中保持稳定。但这是否意味着当前就是入场良机?
需要警惕的是,年内54%的涨幅、过去12个月151%的暴涨,已将该公司股价推向高位。当前其市销率(P/S)达29.5倍,接近2021年上市以来的最高水平,较其历史平均P/S值15.8倍高出87%溢价。
更令人瞠目的是其市盈率(P/E)达248倍,而标普500当前的平均P/E仅为22.5倍。
当然,考虑到Duolingo的高速成长,其估值在未来或许更有说服力。根据《雅虎财经》汇总的华尔街一致预期,Duolingo预计2025年每股收益可达6.05美元,2026年将达7.93美元。据此计算,其远期P/E分别为83倍和63倍。
结论:短期风险仍高,长期价值可期
坦率地说,即便按远期估值来看,Duolingo目前依然价格不菲,因此不适合追求短期收益的投资者。然而,对于那些愿意长期持有(至少五年,最好更久)的投资者而言,随着AI技术与Max订阅逐步成熟,Duolingo具备成为下一代教育平台巨头的潜力。
文章作者:Anthony Di Pizio
文章编辑:投资之家,原文作者已于文中标注。
本站文章均汇编、翻译自权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对文中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负责。本文旨在信息传播与分享,不构成任何证券、金融产品或工具的邀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任何保证,投资之家不为任何公司、券商、金融产品背书。投资有风险,客户应衡量自己所能承受的风险独立作出投资判断,如有疑问,请向独立专业人士咨询。免责声明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oneyhome.com/4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