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地缘博弈:中国加码海外矿业并购以稳固关键供应链

资源抢夺战升级:中国矿业巨头加速全球并购布局

对抗地缘博弈:中国加码海外矿业并购以稳固关键供应链

中国矿业公司正在加速推进国际并购,2023年成为十多年来海外交易最为活跃的一年,标志着中国在全球资源战略布局中迈出关键一步。据《金融时报》周日报道,为保障全球供应链所需的重要原材料,中国企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大海外收购。

根据《金融时报》援引S&P和Mergermarket的数据,2023年,中国矿企完成了10宗金额超过1亿美元的海外交易,是自2013年以来最多的一年。澳大利亚Griffith亚洲研究院的独立研究也指出,去年中国在矿业相关的海外投资与建设项目数量创下十年来新高。

作为全球最大的关键资源消费国,中国多年来持续推进海外矿产资源布局。而本轮收购热潮,则更多被解读为一种紧迫的战略举措,意在在地缘政治紧张加剧、特别是加拿大和美国等对中国资本日益设限的国家进一步收紧外资准入门槛之前,锁定关键资源。

这种趋势延续到了2024年。中国矿业巨头紫金矿业近日宣布,计划斥资12亿美元收购哈萨克斯坦的一座金矿。而早在4月,Appian公司(NASDAQ: APPN)已将其位于巴西的Mineração Vale Verde铜金矿项目以4.2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中国的白银有色集团。

尽管“一带一路”倡议大多聚焦于基础设施与交通领域的中小型项目,但中国在海外矿业领域的投资始终保持高强度。Griffith亚洲研究院院长、长期研究中国海外投资战略的Christoph Nedopil对《金融时报》表示,这一现象表明中国正在战略性地向高科技产业转型,例如电动车电池与可再生能源领域,而中国企业在国际交易中的操作方式也日趋成熟与精细化。

尽管中国在矿产加工环节具备主导地位,尤其在稀土、锂和钴等关键矿物领域具有压倒性优势,但其对原材料的进口依赖依然巨大。与此同时,西方国家正加紧“去中国化”进程,试图摆脱对中国主导的关键矿产供应链的依赖,尤其是在清洁能源、半导体与国防产业等战略领域。

多位行业观察人士对《金融时报》指出,中国矿企在收购西方竞争对手资产方面已变得异常老练。他们通常采用更长的投资周期,且愿意进入政治或经济环境不稳定的地区布局资源。

咨询机构SP Angel分析师John Meyer表示,中国的部分战略目标,就是主动收购全球矿产资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西方国家的获取渠道。

目前,中国国际矿业扩张中的代表性企业包括洛阳钼业(CMOC)、五矿资源(MMG)以及紫金矿业,这些公司背后多有中国政策性银行的大规模融资支持,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市场显得尤为突出。

在非洲等资源丰富地区,中国公司正越来越多地受益于所谓的“资源民族主义”转向。Boies Schiller Flexner国际仲裁业务联席主管Timothy Foden指出,一些军方主导的政府正在收回或重新谈判西方矿产资产,要求更高的特许权使用费。相比之下,中国企业在谈判中通常展现出更强的灵活性,只要能获得实际运营控制权。

本文由:投资之家 汇编自权威媒体及持牌金融分析师,版权归原作者和网站所有。

投资之家网站不对文中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负责。本文旨在信息传播与分享,不构成任何证券、金融产品或工具的邀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任何保证,投资之家不为任何公司、券商、金融产品背书。投资有风险,客户应衡量自己所能承受的风险独立作出投资判断,如有疑问,请向独立专业人士咨询。免责声明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oneyhome.com/7014.html

(0)
上一篇 11小时前
下一篇 5小时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